武進新聞網訊 (記者 宋祎凡)“引進Y型縮株距,產量增多品質好;低矮野草不必除,果形飽滿水口足……”上周末,在雪堰鎮(zhèn)守拙園家庭農場內,一場特殊的音樂會緩緩拉開帷幕。人群中央,90后“新農人”孔蕾嫻熟地彈著鋼琴,嘴里哼唱著新編的種桃小曲,為桃農們介紹種植要點。
孔蕾畢業(yè)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,“2018年,我無意間看到雪堰鎮(zhèn)桃園流轉的信息,這勾起了我‘守拙歸園田’的想法。”提起桃園,孔蕾有說不完的話。在與丈夫曹瑞雄商議后,兩人一拍即合,放棄了高薪工作,花光所有積蓄承包了50畝桃園,開啟了“新農人”的“敢”與“闖”之路。
“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們是‘傻子’,連我媽都無法理解,為什么大學生要回鄉(xiāng)種地。”孔蕾告訴記者,由于專業(yè)與種桃毫不相關,在前期摸索中,虧了近一半的錢。面對大家的擔憂與嘲諷,她和丈夫從未動搖過。投錢買機器,外出去上課,上網查資料,夫妻倆無時無刻不在研究桃樹種植。
“按照傳統(tǒng)思路,種田要先除草。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,長期使用除草劑容易造成土壤板結,還會誤傷桃樹。”孔蕾說,一次外出考察,偶然發(fā)現別人的桃樹不除草反而長勢喜人,為此專門請教了省農科院專家。在得到答案后,夫妻倆頂住壓力,嘗試新方式。可喜的是,第二年結出的桃子品質更好,而且產量增加了10%。與其他農民相比,這對年輕夫妻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與新技術,他們還改裝噴灑農藥的三輪車、購買日本的無損測糖儀、引進“Y型”種植法……孔蕾告訴記者,每一步嘗試、每一次學習,都是守拙園種植高端精品水蜜桃的“底氣”。
一邊在生產方式上改變,一邊在銷售上發(fā)力。“剛入行時,農產品銷售是個大問題。不熟悉市場,不會談價格,顧客也不信任。”孔蕾坦言,傳統(tǒng)銷售很被動,好果子賣不出好價格。順應著互聯網電商發(fā)展趨勢,她果斷讓水蜜桃“上網”,打破了地域限制的水蜜桃最遠賣到新疆,畝均利潤也提高了20%~30%。
“隨著種植經驗的積累,我們發(fā)現很多桃農種植過程中存在誤區(qū),今年用多少肥、打多少藥,全憑主觀判斷和感覺。”孔蕾說,為了帶動周邊桃農科學種桃,鋼琴十級的她借鑒古人用歌謠傳播種田知識的智慧,將種桃誤區(qū)、注意點、提升方法等編成押韻易讀的句子,套進大家耳熟能詳的曲調里。于是,出現了開頭在桃園奏唱的畫面。
腳下有泥土,心中有夢想。去年,孔蕾經營的雪堰守拙園家庭農場被評選為武進區(qū)“陽湖”水蜜桃示范基地,她也入選武進區(qū)第二批新型職業(yè)農民認定名單。未來,孔蕾將繼續(xù)奮斗在鄉(xiāng)村振興一線,讓桃園經營效益再上一個臺階,帶動更多周邊村民增收致富。
返鄉(xiāng)種桃闖天地,創(chuàng)編小曲惠鄉(xiāng)鄰——90后“新農人”守拙歸園田
責編: 蔣彩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