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進天氣:

您當前的位置 : > 品質生活 > 副刊 > 正文
點燈的姑娘
來源:武進日報 作者: 日期:2016-10-21  報料熱線:86598222

  有些時光,就是用來回味的。比如我經(jīng)常去的蘇州山塘街,這個有著國家4A級風景名勝的歷史文化老街,繁華的同時還保留著一種舊時代的質樸,像是一個姑娘,穿著漢服行走在快節(jié)奏的現(xiàn)代都市里,濃濃的古意在舉手投足間縮影在一盞燈的時光里,不時地對我照亮或是回望,越發(fā)使我愛上蘇州這座城。

  再來蘇州是在今夏的三伏天。我和好友頂著一路的艷陽,從平江路走到山塘街,已是黃昏。烈日的溫度早已消散干凈,街上的白墻被夕陽染了色,涂抹出一小片一小片的赤橙。順著擁擠的人潮,我們上了橋,耳邊盡是各種人語聲:有細細軟軟的吳語,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口音。劃船的老人在橋下吆喝客家上岸,水面被掛在河堤兩側的一溜燈籠映得通紅。

  夜未央,燈光透過燈籠紅色的緞布發(fā)出溫情的呼喚。仿佛有個姑娘用一雙看不見的素手,推開古街上那一扇扇雕花的窗,燈籠依次被點亮,姑娘充滿柔情的臉比她手中的紅燈籠還要艷三分。河道上的船只首尾交接,船篷上披著大紅衣裳,與串串燈籠交相輝映。隨著搖擼的船娘傳唱聲聲漁曲,河水慢慢地波動,船也動起來了,橋上的人,河堤旁的燈,還有岸上立著的青磚黛瓦全都動起來了,向后徐徐倒退。

  “君到姑蘇見,人家盡枕河。古宮閑地少,水港小橋多。”夜沉了下來,錯雜的小巷再次繞得我們昏頭轉向,干脆就近走進一家掛著燈籠的小吃店。店里人頭攢動,好不容易才找到空位坐下,等餐的時候,才發(fā)現(xiàn)隔壁酒吧里強勁的搖滾樂打雷一樣傳過來。小吃店里人滿為患,包子的熱氣、面條的香氣和暖黃色的燈光交融彌漫,各種氣息相互繚繞。我們不急著趕路,也不想擠進隔壁的酒吧,干脆就在等吃食的過程中,速寫眾生吃相。

  對面兩個竊竊私語的中年女人應該是蘇州本地人,大拇指上都涂著好看的銀紅,燈下,光澤閃閃的。叫了一盤桂花藕沒怎么吃,半個小時過去了,她們依舊頭靠頭,軟糯的低語和藕絲一樣拉得好長??礃幼?,她們是這家小店的???,或者說這家小店是她們談天說地的舞臺,藕盤只是道具。她們的旁邊,一個滿臉絡腮胡子、辨不出來自何方的男人,他捧著一碗糖粥呼呼啦啦地吃,邊吃邊不停地催促他的兒子,最后不等孩子喝完粥就夾著他連走帶跑地閃身進了隔壁。

  柜臺里,戴著老花鏡的老伯埋頭在算一天的收入,撥動的算盤聲清脆爽利,把隔壁的搖滾樂都淹沒了。一陣風起,門口掛著的燈籠倏地滅了,打算盤的老伯招呼兒子爬上梯子去點燈,他的兒子卻忙著給人送菜,向父親擺擺手便走進了廚房。老伯似乎是習慣了燈滅沒人再點的狀態(tài),依舊嘆嘆氣撥撥算盤,一聲聲的低嘆隨著川流不息的人群飄走了。

  我猜,這是山塘街唯一一家在燈籠里點著蠟燭的店吧。

  現(xiàn)代城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得太快,很多日新月異的建設與傳統(tǒng)成了一種對立。但蘇州還像是那個舊時的姑蘇城,居貨山積,行云流水,列肆招牌,燦若云錦,一路燈火通明照亮十三個州府。雖然高科技打造她新的樣貌,卻也保護、傳承著當時的舊顏,那青磚、白墻、古巷、石橋、河道、水市,店里小販叫賣清酒三兩三,穿越在曲徑回廊處,點燈的姑娘回眸一笑,明亮了一個世紀。

  “在青山綠水之間,我想牽著你的手,走過這座橋,橋上是綠葉紅花,橋下是流水人家,橋的那頭是青絲,橋的這頭是白發(fā)。”沈從文在《湘西散記》里如此深情詩意地描繪一座橋。此橋非彼橋,但流淌的是一樣的歲月。也許可以像山塘街河堤旁的串串燈籠,照在如水的流年之上,可是,曲水彎彎,陌上誰家,點燈的姑娘,她回來了嗎?

點燈的姑娘

責編: wanyifeng

蘇ICP備10099057號-3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210007
版權所有 武進區(qū)融媒體中心 聯(lián)系電話:0519-86571031

蘇公網(wǎng)安備3204120200102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