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。75年來,我們的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祖國在變,變得繁榮昌盛;我的家鄉(xiāng)在變,變得欣欣向榮;人民的生活在變,變得富庶幸福。
我出生于嘉澤鎮(zhèn)南莊村汪西村民小組,這是一個小小的自然村,在地圖上找不到,自古至今都沒什么名氣。當時村里人少地多,大家辛勤勞作,口糧還是相當緊缺。我們家兄弟5個,加上父母全家7口人,住在3間土坯麥草房里。孩子多,勞動力不足,生活過得緊巴巴。
小時候在穿衣方面有兩句順口溜,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”“老大做新的,老二穿舊的,老三穿打補丁的”。因為那時條件有限,不要說沒錢,即使有錢,做衣的布也是要憑票才能到供銷社買,每人每年定量的幾尺布票,若個子高大些連做件褂子都不夠。只有過年時,經過家長的一番精打細算才能為家庭成員適當添置些新衣服,所以小時候我總是盼望著過年。
20世紀70年代中期,化纖工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常州產的燈芯絨不要布票也可以買到了,極大地改善了只能靠棉布解決老百姓穿衣的被動局面。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,無論是城市還是鄉(xiāng)村,不管是年老的還是年少的,打補丁的衣服越來越少,大街上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青藍色彩,加上生活舒坦,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1980年,我大哥在村委工作,二哥在村辦廠,三哥任代課教師,我和弟弟在學校讀書,大家逐漸感到住房緊張了。大哥提出要新建4間大瓦房,他立即辦理手續(xù),迅速開工建房。不多時,4間大瓦房建起來了。大哥也娶上了媳婦,舒適地過起了日子……
1986年6月,我幸運地被民政局下屬事業(yè)單位招工錄用,成為一名合同制工人。1987年,我已24歲,到了結婚年齡。當時,我想法借錢,采購了九五磚、水泥、鋼筋、花旗松木材和樓板,將原來的3間土坯麥草房拆了,建了3間平頂房。當年10月,我結婚成家,在平頂房熱熱鬧鬧地辦了16桌酒席?;楹螅曳至藘砷g平頂房,承擔了建房和結婚的欠債6000多元,分戶另過日子。
自分戶之后,經濟好轉,所欠債務沒幾年就還清了,而且手中還有了積蓄。1992年5月,我決定在平頂房上結頂,再加蓋一層半。說干就干,我采購了黃沙、石粉、石灰、杉木椽子、木頭桁條、網磚、瓦等建材,請來瓦工,用30天的時間,建起了兩間兩層半的新房,在當時當地也算是闊氣了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,小家庭的故事映襯大時代的變化。75年來,我的家鄉(xiāng)武進也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經濟社會發(fā)展成就輝煌,改革開放波瀾壯闊,城鄉(xiāng)面貌日新月異,人民生活顯著改善。這樣的武進,我怎能不為你點贊!
扛起新使命,譜寫新篇章。在新時代、新征程,我們仍要老驥伏櫪守初心,余熱生輝擔使命,用實際行動把家園建設得更加幸福美好,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。
談變化
責編: 孫婷婷